據了解,目前我國綠色建筑在節能、節地、節材以及環保等方面已有標準,通過強制項(綠色建筑的必備條款)、一般項(可選擇項目)和優選項(難度較大、指標要求較高的項目)的分數累加形成三個***標準。強制項和一般項都是用傳統手法和優化設計可以實現的,成本增加的并不多。
中國綠色建筑促進會負責人表示,比如,開發1平方米三***綠色建筑的成本比普通建筑高出200多元,但是在用地、設計、審批等方面的花費仍舊不菲。目前綠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存在著偏高或者參差不齊的局面,綠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從3.6%~9.3%不等。
此前有專家認為,由于開發成本較高,現有的綠色建筑項目多數以中高端市場定位為主,“綠色住宅”目前基本上定位于改善型需求類產品,離錙銖必較的普通剛需購房者還有一定距離。
針對這一情況,有許多電視臺記者采訪了多位市民,答案確是如此。
北京市民李先生告訴記者:“目前房價本來就比較高,如果買一套100平方米的‘綠色’房子就要多花幾萬甚至幾十萬,不劃算。”不過,李先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在購買綠色建筑時能夠得到一些優惠支持,會考慮買綠色建筑。
這么看來,價格確實是擋在消費者和綠色建筑之間的“一堵墻”。事實上,《發展規劃》中針對資金支持做出了明確的規定:統籌市級財政資金,發揮政府資金杠桿作用,引導社會資金積極參與,推動市場化運作機制的形成。對政府投資的項目,增量投資由政府資金承擔;社會投資的項目由市級財政給予一定的獎勵資金,被認定為***年度的示范項目,資金獎勵標準為1000元/平方米,且單個項目不超過3000萬元;第二年度的示范項目,資金獎勵標準為800元/平方米,且單個項目不超過2500萬元;第三年度的示范項目,資金獎勵標準為600元/平方米,且單個項目不超過2000萬元。
中國綠色建筑促進會負責人在受中訪時表示,雖然這項支持并不針對消費者個人,但是對于開發商的資金補貼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消費者的購房壓力。
那么問題來了:圖一時,還是謀長遠?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前期的高投入高成本成為制約綠色建筑發展的***大瓶頸,高成本、收益慢是制約市場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企業前期投入很高,但是如果要收回成本至少要十年時間。在我國推廣綠色建筑,政府應該轉變思維,功能前置,地塊兒要提前規劃,改事后補貼為事前牽線搭橋。”
除了價格因素外,郭少君認為,可循環建材使用和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比例偏低,僅僅5%左右,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綠色建筑的發展。其次,市場推動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發展體制機制還未形成。綠色建筑在節水、節能、節材、環保等方面,從設計到運營都執行更嚴格能耗標準,國外已經完成了這些環節的改造,中國正在從制度設計到執行的完善過程。
所以,以后綠色建材,綠色房屋將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
星河建材建房所采用的材料全為生物質綠色材料。可謂是綠色建材中的翹楚。質量為同種傳統建材的5-8倍。價格更是敢于與傳統建材、建筑材料比肩。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星河建材將可以代替傳統建材實現人們的“綠色生活”。